杭州师范大学

浙江 杭州市

师范院校

创新能力排名: 222

综合能力武书连排名: 134

院校隶属:浙江省

国家重点学科数量:6

科研机构数量:5

其他高层次人才: 56

咨询

重点学科: 民商法学    |    中国近现代史    |    教育学    |    中国现当代文学    |    英语语言文学    |    音乐与舞蹈学    |    美术学    |    设计学    |    基础数学    |    凝聚态物理    |    生物学    |    生态学    |    软件服务工程    |    护理学

杭州师范大学 简介

杭州师范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杭州。学校的前身可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,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六大高等师范学堂之一。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,2000年前后,杭州教育学院、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五校相继并入,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。
百余年办学,弘文励教,青蓝相继,学校秉承“勤慎诚恕,博雅精进”的校训精神,长期坚守“人文学堂,艺术校园”的办学特色,不断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指向,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、培养体系比较完备的地方综合性师范大学。
学校现有仓前、下沙、玉皇山等多个校区,分列于美丽的西子湖畔、钱塘江边和西溪湿地景区,学校占地面积198万平方米,有固定资产总值25.8亿元,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.39亿元,图书馆藏书264万册。下设18个学院、2个公共教学单位、1个直属附属医院——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和1个国有民办独立学院——钱江学院。校园环境清幽,有“湿地书院”之美誉,是青年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。
学校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立校之本,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。学校设置71个本科专业(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),分属10个学科门类。近年来,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排名稳居浙江省高校前列,获6项国家教学成果奖。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,系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地方实施高校,培养出了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为代表的一批杰出校友。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(不含独立学院),其中本科生17000余人、博士和硕士学位研究生2700余人,留学生1400余人;教职工近2200人,专任教师1400余人,其中具有高级职称、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均超过50%。有共享两院院士4人、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“千人计划”人选6人、教育部长江学者3人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、教育部“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”人选11人。
学校坚持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,不断提升学科和科研水平。学校现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1个,与兄弟高校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点2个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19个,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6个,获得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资格。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办学项目——教育领导与管理硕士。有浙江省一流学科(A类)8个、浙江省一流学科(B类)6个。2007年以来,学校在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和优秀青年基金项目、教育部创新团队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、军工研发等多方面取得多项突破,现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,省部级实验室、工程研究中心、研究基地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4个,省部级创新团队9个。2017年,学校ESI国内综合排名位列第99。自然指数位居中国内地高校TOP100第69位。US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,学校全球排名1100名,首次进入该排行榜,位列全国第99,省内第4(包括浙大)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位居省内高校前列,高水平论文数逐年上升。在青塔公布的近三年中国内地高校SS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,SSCI近三年收录学校文章149篇,国内高校排名第58位;A&HCI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24篇,国内高校排名第24位,两项指标均列浙江省内高校第一名(不含浙大)。论文自然指数(NPI)连续三年进入中国内地高校百强。
学校出版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《健康研究》《美育学刊》等学术期刊,其中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》(社会科学版)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、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(CSSCI)扩展板来源期刊,多次荣获“全国百强社科学报”称号。
学校与美国、英国、韩国、日本、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0多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,与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合办一所孔子学院。拥有来华留学生招生与培养资格,是全国首批来华留学质量认证试点工作院校。此外,学校还承担了国家汉办汉语教师的部分外派任务,承办海外汉语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业务。
秉承百余年办学的优良传统,“十三五”发展期间,学校上下团结一致,齐心协力,积极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,在传承教师教育、艺术教育特色的基础上,着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,朝着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。

标签